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每个城市都有他的禀性。沈阳,属于散发工业汗香的城市。你说他雄风不再,我看他雄气十足。
看一个城市的魂魄,是不是只有GDP?显然,不是。
无悔前行
声调、做派,沈阳人辨识度高,走哪都能被看出来。爱恨那么直接,不拐弯抹角,不藏着掖着。
看着顺眼,咋都行,贴脸、熊抱;敬酒、加菜。
前些日子,京剧名家于魁智来了,站在台上一拱手,开腔便是对家乡的思恋:走到哪里,我都絮叨沈阳的好,听不得别人说不。
台下的乡亲,起立,掌声哇哇地。本地人爱家乡不挂嘴边,倒是在外的沈阳人不吝表白,缘起越久越浓的情,越远越深的爱。一经拨动,便生共情。
看着不顺眼,完啦,啥事也谈不拢。飞扬跋扈烧包嘚瑟,沈阳人绝对不惯着,逗笑讲,“长得就违章”,没有眼缘。
话说回来,不擅打嘴仗的沈阳人,“网战”屡屡败下阵来。网络差评多停在这嘎达又冷、发展又不快的刻板印象上,GDP总量似对不起“024”这个电话区号……
沈阳人郁闷,化愤慨为饭量,来瓶雪花啤酒,高配鸡架,心情随之舒展,啥烦恼都没了。过后不纠结不较真,即便当时生气,也是一阵风刮走,一如既往掏心掏肺地欢迎来客。这就是沈阳人。
与沈阳人唠嗑很有意思,你若质疑地问:“沈阳有啥?”他马上怼回:“沈阳没啥?”是啊,沈阳没啥?沈阳工业门类之广、装备之重,大城市中也不遑多让。天空—地上—水下,歼击机、乙烯三机、深潜机器人——这些大国重器首产沈阳。大家伙按下不表,细至毫末的集成电路产品,在万分之一头发丝的维度上,沈阳亦有不俗贡献。
再看“嫦娥”探月、“祝融”探火、“蛟龙”入海——这些“中国骄傲”屡见沈阳荣光,沈阳是国家深空深海深地技术的重要策源地。支撑岁月静好的脊梁之上,稳驮着牵系命脉的战略使命。啥叫战略使命?不计代价去达成,哪怕成千上万人的努力,无法变现、无法量化为地方政绩,亦责无旁贷。那是一座城市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同,对大局意识的坚守,并以爱相衔,忠贞不渝。
大的小的城市,有时也像家中的兄弟姐妹。都想上大学,都想多挣钱过得好,谁去侍奉父母?谁去做顶起梁柱的那一个?不计名利,埋头奉献,默声不悔。这个憨厚老大,便是沈阳。挑重担前行,肩膀上磨出老茧。
这样的城市,这样的人,很多吗?
微雨从东来,好风与之俱。国家振兴东北的决心决策,从沈阳新担当新作为可探东北全貌,可知振兴由来。辽宁社科院梁启东教授对沈阳评价中肯:不可唯GDP等单项指标遮蔽沈阳的勇毅担当,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,沈阳肩负维护国家“五大安全”的战略使命,关乎国家发展大局。
假如没有沈阳……这个假如既不成立,又难以想象。
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、解放战争转折地、新中国国歌素材地、抗美援朝出征地、共和国工业奠基地、雷锋精神发祥地,“英雄之城”沈阳,正疾行在振兴之旅,行进在“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、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、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”的新征程上。
负重奔跑吧,将所有芜杂撇在身后。
负重奔跑
“共和国装备部”“共和国长子”“东方鲁尔”,这些高规格定语都指向一个地方——沈阳铁西区。如今,沈阳铁西区依然以工业安身立命。重工街、保工街、兴工街、卫工街……工字号的街道,划出老工业基地的装备格局,这里的每寸土地,都刻写着鲜为人知的血汗足迹。
豪迈旷达、匠心灼灼,在中国工业博物馆,人们能“嗅”到沈阳纯正的工业韵味与气质。那些制造过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、曾亮相人民币的“工业母机”,这时,不言不语,静静地接住阳光投递的金色碎片,在岁月风霜的摩挲下,散发着朴素沉着的光芒。让人忍不住仰望那高阔的车间气魄,心下想着,有多少劳模曾在这儿切磋琢磨、挥汗如雨。沈阳制造,就是金招牌,意味高品质、蕴含精益心。至于它敌不过市场仿品低价冲击,那是后话。
“那是一段热诚向上、简单忘我的日子。”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退休老职工陆德仁说。
上世纪60年代,就在工业博物馆的旧址,沈阳铸造厂、重型机器厂和沈阳成百上千的企业一样,响应国家支援建设“大三线”的号召,向全国无偿输送设备、人才、技术。
什么叫倾其所有?陆德仁回忆说,几乎搬走所有的家当,只剩下空荡荡。包括数万名整建制的干部职工,卷起铺盖,不讲条件,义无反顾。沈阳的乡音啊,也随着这一波又一波的赤诚以赴,散布全国各个工业城市。
为国担当的基因刻在骨髓,代代相袭。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有个故事。国家下达任务——为“疆电外送”重大工程生产换流变压器。先别说生产有多难,仅是把重达800多吨的大家伙从沈阳运到新疆,可行吗?可能吗?无奈之下,企业想到一招,为生产这一套设备,去新疆专门建个工厂!
特制定产,然后,没有“然后”了。只产一回,只用一次。就像我们买菜、拌馅、和面、擀皮,忙活半天,就为包一个饺子。多大的成本啊?但,亏钱也要做!企业负责人只说一句:“国家需要就是第一需要!”
以工立命,以工正名,不携私心,不藏功利。沈阳的胸襟与风采,油然自心中涌起……
工业、工厂、工人,“工”字的产出,实业实体实实在在,支撑起我们丰盈的物质生活。不过,属于沈阳产出的工业品多,终端消费品少,要不怎么叫装备制造基地呢?它处于产业链上游利润微薄的那一段。经世济民的建设,总要有人沉潜于渊。
客观看,沈阳并非完美到无可指摘。发端于沈阳的改革曾经先声夺人。看看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展品——全国首份厂长承包经营的“责任状”、全国首家破产企业的“通告书”、被誉为“接通了世界金融管子”的金杯公司最早赴纽约发行的“美元股票”……有谁还记得,新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就在沈阳!这些今天看好似“小菜一碟”的改革在当时却个个石破天惊。然而,改革开放45年了,呼吁思想解放从未间断,说明仍有人“怕”字当头锐气尽失,怕试错怕出错不容错,这种心态才是深化改革的心病。在沈阳,笔者当面听过中国第一家破产厂厂长石永阶的灌顶浩叹:工厂倒闭了,人的思想不能倒闭!
沈阳,你需要的不是当年勇,是当前勇。改革不讲吃老本,一停顿机遇就倏忽而过。沈阳着急,自我加压,提出大干三年奋斗三年,争当全面振兴“跳高队”“排头兵”。
新时代的沈阳虽仍在负重奔跑,但加持了新赛道新动能。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、集成电路、航空、医疗装备等具备先发优势的产业“新势力”正加速崛起。沈阳人的骨气、血性,回来了。
变与不变,工业和沈阳,像是生命的友伴,一起见证着逝水流年、日新月异。
兹土甚沃
了解一个城市最快的方式——慢慢地走街。年轻人谓之City Walk,小资一点,也即“带着思考和踅摸的遛弯”。走不动的话,可以爬行,哦不,骑行。
沈阳文联的一位朋友静姐喜欢漫步细细打量城市。她说,走多少街,就能找到多少沈阳的打开方式。想体验民国时期市井风情,逛老北市啊;想领略朝鲜族美食,逛西塔街啊;想酷炫工业风,逛铁西1905啊……
静姐体悟,只有这样,家与城市,方见眉目清朗。
不消说,倾情于古风遗韵的人,多半还会深入沈阳中街叶脉般伸延的坊巷深处,以探寻东渐而来的“紫气”。不妨从“下马碑”下马,拾阶走进碧瓦朱檐的桂殿兰宫,寻牌探龄枝干遒劲的方城古树,勾陈那些久远的往事。
兹土甚沃。公元1743年秋,爱新觉罗·弘历来沈阳恭谒祖陵,赋诗记之:“我西云来,我心东依……爰度爰迁,拓此沈阳。”并引用《诗经·大雅》金句盛赞沈阳“土厚水深,周原膴膴”。
沈阳中街于公元1625年已成形,有“东北第一街”美誉。特色小吃、烟酒茶点、日用百货等琳琅满目,分类归入果品行、估衣行、铜行等9个行,以及银市、鸟市、帽市、书市等16个市。老沈阳人说,上到九十九,下到刚会走,都会在这嘎达寻着趣味。
国内最早的冷饮企业——中街冰点,就诞生在这儿。今天,冰棍“中街大果”依然是年轻人的最爱。保留着几百年街巷格局、文化遗存的街区,放眼全国也少见。
几番改造升级后的中街,修旧如旧,仍丝丝缕缕散发着历史的幽香。既有时尚的风采,也不失旧有的气度。风华正茂,客流如织。
来吧,触摸沈阳历史和当下的细节。
“沈阳城头夜色寒,万家灯火照天安。”明代文人张岱对沈阳夜景的描摹,放在今天也颇为贴切。生活的气息弥漫在夜市走街的氛围里。沈阳人喜欢以看细节的方式走街,在光影中漫步,在烟火气中驻足。那些“细节”是时间的证物,连接着过去与将来。累的话,可以踱进城市书房,多晚都可以,24小时不打烊的书房,暖如这座城市的臂弯。
在屋顶的空中球场踢一场球,在音乐喷泉构成的水幕背景下看个大片,在工业遗存的旧厂房中观赏非遗技艺,在沈水湾公园亲临一场沉浸式演出……新玩法、新夜文化赋能,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。他们喜欢在夜晚寻找快乐、释放压力。而沈阳的夜舞台,足够大,足够炫。
如涛的浑响,如锦的浑河。一切都是无尽的诗行……
“再次泛起心里无数的思念……”忽地,风中飘来黄家驹深情浅唱的《喜欢你》,沉浸其中,不觉泪水打转——
愿你此刻可会知
是我衷心的说声
愿再可轻抚你
那可爱面容
版权所有:即时比分 | 主办单位:即时比分办公厅 |
地址: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-9号 | 邮编:110032 |
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| 网站标识码:2100000037 |
ICP备案序号:辽ICP备05023109号 | 联系邮箱:mhwz@yaoyejob.com |